2020屆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答案:①“藍”,純凈的天空和空氣;②“灰”,指不純凈的天空;③“白”,日照不足的膚色。
◆XX年高考全國卷第7題(見[案例探究1])考查“溫室效應”概念的含義。
◆XX年高考北京卷第20題(原文見附錄)第三段中的“領受”與“感悟”兩個詞語能否互換?為什么?
此題考查對文中詞語指代內容和在文中的表達作用理解的能力。“他對夜雨的領受與我的感悟大為逆反”句后有對兩者內涵的闡發,“苦旅的狼狽”“荒寂的恐怖”顯然不能讓人“領受”美感,只能產生“感悟”,而“親撫自然”的“輕松和瀟灑”,只要去“領受”就行了,也不能產生深刻的感悟,由此可知兩個詞不能互換。答案:不能。因為作者認為,美國教授從夜雨中感受的是輕松和瀟灑,而作者獲得的是對詩意和哲理的深刻感悟。
◆XX年上海高考卷第6題(原文見附錄)
第①節訪談中,王洛賓說“我終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方向”是指 。
此題考查詞語得指代內容。答案: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現出來,讓更多的人能感受到這種美。
第12題,第①段中“簡簡單單、瀟灑出塵的‘一’撇”中“一”的含義是 。
此題考查詞語的指代內容。“這一撇”是對上文的特點的概括,那么小巧的特點從上下文不難看出:簡素、玲瓏、野樸的品格,簡單的外形。答案:簡單的外形,樸實的品格。
歸納:通過以上介紹,可知考題類型上基本是“概念的解釋”、“概括詞語的指代內容”和“文中詞語情景義的理解”,這樣三類。這樣,指導和訓練應該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
還可以從中發現其命題規律:選擇題形式出現的,一般是要求對重要詞語指代的具體內容作出正確判斷;闡釋性題型則要求根據原文語境,即依據它上下文的聯系來揭示它所包蘊的內涵,而答案就隱藏在原文中,要認真地理解原文,并加以概括。
二、典型例析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電子現金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加密技術的進步,開始出現了電子現金這一新的貨幣形式。電子現金是一種通過電子方式進行銀行署名的數字信息。它和信用卡不一樣,信用卡本身并不是貨幣,而是一種轉賬手段,電子現金本身就是一種貨幣,能直接用來購物。但它又和金幣、紙幣不一樣,是沒有物理實體的貨幣,需要通過數據的交換實現現金的功能。
電子現金是一種數字信息,它和紙幣一樣,本身沒有價值,所以有被偽造的危險,為此要使用電子簽名等加密技術。從技術上說,電子簽名比紙幣上使用的水印更難偽造,但電子現金和其他數字信息一樣容易復制,因此,需要防止電子現金持有者將其復制,然后向多家店鋪支付。另外,電子現金的匿名性會給來路不明的錢財提供洗錢的方便,這點需要防范。
電子現金蘊藏著創造巨大的數字商品市場的可能性。所謂數字商品就是在交易中不用真的商品在場,只把有關商品的信息列出供選購,到提貨時才取出真正的商品。在數字商品市場中,靠電子現金和數字商品間的信息交換完成交易,交易所花費用幾乎為零,所以今后將得到巨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