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復習
知音的傳說已經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根據(jù)文意,分兩點對些概括說明。
(1)
(2)
此題考查的是對文中信息的篩選、提取和對文章內容的分析理解能力。由于相關內容散見在文章中,因此本題在對信息篩選后還要對信息進行加工。答案要點是兩條。第一條以文章第一段為主要思考內容,需要加工概括。第二條難點在于將文中幾處提到的出處和引用能夠進行概括。《呂氏春秋》、《列子》、《樂府解題》是古代典籍,詩歌也在典籍之列,例如《全唐詩》,因此應該用“古代典籍”概括。參考答案:(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經成為華夏子孫的一種純潔而神圣的情操。(2)中國古代典籍多有記載、傳誦。
◆XX年春季高考(北京卷)第17題(見前面[案例探究2]),考查的也是篩選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
◆XX年秋季高考全國卷第8題(見前面[案例探究1]),考查的是“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題型選擇題。第19題(引文見附錄),本題考查的重點是篩選信息之后的整合信息的能力。
歸納:通過以上介紹,可知本考點考查的題型主要有兩類:選擇題和主觀簡答題。考查的能力點為篩選能力和整合能力。這樣,指導和訓練應該以了解選擇題的設誤類型和掌握整合方法為主。
一、篩選題設誤類型
客觀試題的四個選項,除了正確的選項外,還有起干擾作者的錯誤選項,明白篩選題設誤的類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高考篩選題常見的設誤類型有:
1.曲解原意。如創(chuàng)新訓練欄第8題要求選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該題的c項說“利用熱的銣原子傳送光脈沖可以比利用光纜更加有效”,而對應的原文倒數(shù)第2自然段只說,利用熱的銣原子傳送“某個用來與其他信號作對比的”、需要“延遲一段時間”發(fā)送的光脈沖信息,要比利用光纜有效得多,而沒有說利用熱的銣原子傳送所有的光脈沖信號,都比利用光纜有效。c項曲解有原意,因此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又如1999年第18題的c項、20題的b項,1998年的第25題的d項等。
2.偷換概念。如1998年第18題要求找出“對動物冬眼時心臟工作原理的解說,符合文意的一項”,該題的d項說“心臟細胞排出鈣離子的能力明顯增強,從而使心臟的收縮也隨之增強”。原文第2自然段說“當鈣離子隨即排出細胞時,心臟又開始舒張”。再結合該句以下的三句內容可知:冬眼動物“心臟細胞排出鈣離子的能力明顯增強”的結果,是心臟的舒張隨之增強,而不是收縮隨之增強,因此,d項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又如1997年第23題,b項“腸神經”應為“腸腦”。
3.無中生有。如創(chuàng)新訓練欄第8題要求選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c項有誤。文中并沒有說用“熱的銣原子”代替光纜,只是比較了光纖對脈沖的發(fā)送與高溫銣氣的“小室”在效果上的先進性。又如1998年第23題要求找出“對‘轉基因作物’理解正確的一項”,該題的a項是“因環(huán)境影響脫氧核糖核酸的變化而產生額外特性的作物”,畫線部分在文中找不到依據(jù),屬無中生有。c項將轉基因作物理解為“新的雜交作物”也是無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