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11.在批評舊式教育是守著古典主義和利祿主義時,實際上談到了舊式教育的三種弊端,請用自己的話分條簡要概括。(每條不得超過8個字)
第一種弊端是
第二種弊端是
第三種弊端是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要點的歸納能力。文中舊式教育的三種弊端,體現內容的信息點均比較明顯,但因其語言較為隱晦,故準確地概括其要點并非易事。我們可用語言信息法來解答。透視文意和關鍵性詞語:在“舊式教育是守著古典主義的”語句中,兩個“意在……不同……”可看出其弊端,前者,扣一“裝”字,意在“死記”古書的內容,后者,扣“模仿”二字,模仿的內容是“程式和腔調”,因而第一種應概括為“死記書中內容”,第二種應歸納為“模仿作文程式和腔調”。在闡述“舊式教育又守著利祿主義”的語句中,其關鍵詞為“取得功名”,而“取得功名”必須通過科舉考試。這樣第三種弊端可歸納為“應付科舉考試”。
[答案] 第一種弊端是死記書中內容;第二種弊端是模仿作文程式腔調;第三種弊端是應付科舉考試。
12.參照關于“第二點錯誤認識”的表述,概括說明第一點錯誤認識是什么。(回答不得超過40字,注意語句的連貫)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能力,側重考核對段意的概括。根據“第二點錯誤認識”的表述形式確定答案的語言表達形式為因果句式;開頭的三句話提供了答案的主要信息,指出了第一種錯誤認識的根本原因。
[答案] 不清楚(或:不了解、不知道)語文是工具,日用學習及交流知識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舊式教育那一套(或:沒有認清語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因而照搬舊式教育那一套)。
備課資料匯編
一、本考點是近幾年高考試題分析。
◆XX年秋季高考全國卷第20題(見前面[案例探究2]),考查的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XX年秋季高考全國卷第20題(見前面[案例探究3]),考查的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當然,對這道題的歸納概括,應著眼于全篇。
◆XX年春季高考卷第21題(見前面[案例探究1]),考查的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題型是選擇題。
◆XX年春季高考卷第24題(引文見附錄),這篇散文中,(1)為什么作者認為“世外桃源”的說法意味著對現實的批判?(2)什么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境界?考查的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緊扣“世外桃源”的字面意思,運用一種簡單的邏輯推理,說明人們心中向往這種美好的地方,實際上反映了人類對自身居住的環境不滿意,已明顯地意識到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這的確意味著對現實的批判。明白了作者的這種推理過程,由果推因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第二個問題在文中更為明確,作者采用兩種方法對“理想境界”作了解釋,一是用了一個比喻“人們的精神世界能夠做到和那里(香格里拉)的自然風光一樣美麗”來說明,一是對其本質的內容進行詮釋。當然能夠答出后者為最好,如果答出了前者也不能算錯。參考答案:(1)世外桃源的美好引發了人類對自己居住地方的懷疑。或:世外桃源的存在映射出現實的缺陷。(2)人和大自然之間具有和諧一致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