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12.根據文意,對“橋是不會動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橋不會移動,處于完全靜止的狀態
b.橋在有重車疾馳、巨浪沖擊時是巋然不動的
c.橋上無車無人,只有本身重量時,它不發生變形
d.橋小動、微動不止,但人們察覺不出橋在空間的變化
答案:d
13.文中用“人坐板凳”的比喻,要說明的一項是
a.橋是一定承載量的,超過承載量就要引起變形。
b.建筑橋梁要保證質量,所用材料要符合科學的彈性系數。
c.車在橋上駛過時,橋上的一切重量逐層傳遞到橋下土地中。
d.橋像板凳,橋墩像板凳腿,所以橋能承重。
答案:c
14.下列對橋的運動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車在橋上高速行駛時,橋墩就有搖動、轉動和移動。
b.橋受氣候變化的侵襲,在狂風暴雨中會發生擺動和扭動。
c.受水流壓迫和風浪打擊,橋墩在地基中發生移動。
d.在冷暖不均、溫度升降時,橋會伸縮,發生蠕動。
答案:a
15.下列對本文中心的歸納,正確的一項是
a.橋在重力作用和各種外力的影響下會發生變形
b.橋無時無刻不在運動,橋的運動就是橋的存在形式
c.橋的平衡是橋的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是瞬間現象
d.橋任何一點的變形,就是那里的分子運動的綜合表現
答案:b
(四)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19題。(18分)
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藍
西藏的天,天天都是藍的。
天天,天藍,白天黑夜地“藍”著地球之巔的人們。
我頭頂的藍天,一直處于靜止狀態,它當然是無聲的,一只鳥便可以劃破它的寧靜。天,把心情藍得很高,很暢,像天邊的經幡,隨著風的節奏而搖曳。
天天,天藍,像一塊藍絲絨,把全部答案裹起來,讓人們以各種姿勢在天底下猜測它為何藍得讓人生疑。你常常會看到,有人滿腹狐疑地蓋上相機鏡頭,說:“我不相信天能藍到這種地步。”也有人一下飛機,抬頭就會問:“西藏的天干嗎這么的藍呀?”
我說:“當然是因了你的遠道而來。你一定會愛上它,對嗎?”
“但是你必須回答我,它干嗎如此的藍?”
是呀,天之藍總得有個答案吧。
我習慣地將兩手放入衣袋,望著湛藍湛藍的天,緊張地思慮,讓騰起風暴的腦海去篩選一個最精確的解答,一時感覺滿眼全是正確答案。稍頃,一切又恢復了靜止。抬頭望天,天還是那么藍。絲毫沒有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變化。面對無限的藍,瞬間,想好的答案又全部消失了。
多數時候,我們會刻意去找尋一個完美的答案,以便對自己和對方的疑問做個解釋。可實在是困難。初來西藏的人時常會為諸如天為什么那么藍等問題冥思苦想而導致大腦缺氧,反不能輕松享受天然風光的美麗。所以你不必過分去深究太多問題,在你抵達之前,西藏的天就這么藍,在你離開之后,它還將依然藍下去。我在西藏看了八年天,只求與藍共度,以免褻瀆了天天天藍的純潔和真誠。
反過來,我倒想問你了:天藍點兒有什么不好呢?天天天藍,多么美好的生活呵,難道你還擔心它這樣藍下去不是件好事?難道你真不知地球原本就是一個藍色星球?我不否認天空的不同色彩會帶給人不一樣的情緒,特別是成都那座成天灰得一塌糊涂的城市,灰得十潮濕,潮濕把小伙們潮得一個個細皮嫩肉,看上去很“白”。嚴格地說,這就是自然的作用,它很容易左右一個人的審美視野,感覺習慣,心理情緒,思想態度,影響著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制約著人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