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復習
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住后院月洞門小徑的兩旁,隨便移栽了幾個嫩芽,次年便是綠葉白花,點綴著夏末秋初的景致!
花開有十幾朵,滿院便飄著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種清香。它的香比較強,似乎有點醒腦的作用。采幾朵放在養石子的水盆中,房間里便也飄散著香氣,讓人減少幾分懶洋洋,讓人心里警惕著:秋來了。
秋是收獲的季節,我卻是兩手空空。一年、兩年過去了,總是在不安和焦慮中。怪誰呢,很難回答。
久居異鄉的兄長,業余喜好詩詞。前天寄來南宋詞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我把“領取而今現在”一句反復吟哦,覺得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實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在心中領取,便得逍遙。
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那么,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罷。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分別使用了6個“便”字和5個“領取”,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1) 反復使用“便”字的好處是:(不超過26個字)
_____ _____
(2)反復使用“領取”的好處是:(不超過26個字)
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解題思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這始終是我們閱讀解題的指導原則。6個“便”字出現在第一段,所以先明確本段的文意——感慨時間流逝之快,再結合全文的中心,這樣來推斷“便”的表達作用。“領取”的理解分析也同理。
[參考答案](1)將一個個節氣緊湊地銜接起來,強調時光的飛逝。(2)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本文主旨起到強化作用。
[評點與探究]這是對文學作品語言鑒賞的考查。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作者的感情思想總是寄托在作品的字里行間。要欣賞文學作品,揣摩詞句是關鍵。實詞固然是作者情思的重要載體,如本題中的“領取”的連用,但虛詞也是不可或缺的,更多更微妙的情思往往是通過虛詞來表現的。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開篇第一句“東京無非是這樣”,就是用“無非”這個副詞巧妙地表現了自己內心復雜的情感。本題的6個“便”所起的表意效果就不是實詞所能替代的。平時閱讀、練習中一定要重視對語詞的揣摩品味。
[案例3]XX年全國高考卷的21題(引文見附錄):
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并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緒,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6分)
[解題思路]材料總是為中心服務的。對于這樣的題目,我們首先要考察的還是文章的主旨,在材料與主旨間尋找其必然的聯系!班l土”就是故土、故鄉、桑梓。故鄉的外延是很大的,在縣、省、國等不同的范圍內,故鄉都能適用。我們找到了海外、桑梓、祖國之間的對應關系就容易解題了;其次要理清文章的結構,把握作者的思維層次,能看出文章“鄉土”外延的擴展。在這樣的宏觀把握下去求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