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做這類題目時,建議同學們注意兩文的出處,作者的創作目的對整全書思想傾向及書中人物的形象刻畫有很大影響。
【案例2】閱讀下列詞作,解答下面題目。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①“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表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②“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明寫山高路遠難歸故鄉,暗寫_______的感情。
③“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出自《呂氏春秋》伯牙碎琴的典故。此句深沉地表現了____________的感情。
【解題思路】①要理解此句表達的心情,先要懂得“三更”即“半夜”,作者“夜不能寐”。以“起來獨自繞階行”。重要的是要弄清作者為什么“夜不能寐”,這就要聯系作者的思想生平。岳飛為抗金名將,“還我河山“是他的一生志愿。他終生奮斗,為的就是“收拾河山,朝天闕”。前文中的“千里夢”,就是他的復國之夢。②解答此題,除了要對作者生平有所了解﹐還要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岳飛家鄉在河南湯陰,已被金人占領,所以“歸家”與“復國”相聯系;岳飛是統兵大將,本可揮師奮進收復失地,回歸家鄉,但卻歸程被阻。因為當時國君不思恢復,投降派把持朝政、壓制岳飛等主戰派。家鄉的松竹都老了,自己卻不能回家,收復河山的宏愿不能實現,當然十分憤慨。③岳飛“精忠報國”鞠躬盡瘁,卻屢遭打擊,皇帝“直把杭州作汴州”,奸臣黨同伐異喪權辱國,雄心壯志難以實現“仰天長嘯”化為低首嘆息。所以,內心愴涼、憂憤、對朝廷失望,對投降派的憤慨,交織在一起。
【參考答案】①為國事而憂慮。②不能揮師收復河山、報國無門的憤慨之情。③內心愴涼、憂憤、對朝廷失望,對投降派的憤慨之情,以及立功不易,苦無知音的沉郁情懷。
【評點與探究】閱讀鑒賞古詩詞,必須具備有關詩詞的基本知識,了解作品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生平,把握詩詞所創造的意境,體味藝術特點,分析詞、句含義等等,此外還要有一定的歷史﹑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常識。對于著名作家的作品要多讀一些,相同題材相同風格的作品要讀,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作品也要讀。這樣才能全面了解作者的思想、風格,并且互相參照比較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解決問題。由此可見,知人論事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個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我們不但要了解作者總的思想情感,還要了解這些問題?傊,一是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二是要有較強的理解分析能力。
【案例3】XX年北京春季高考試題第9題(原文見附錄)
對這首詩的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
a、全詩抒發的是詩人觀賞山村美麗景色時悠然自得的心情。
b、詩的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美麗幽靜山村的由衷贊美與向往。
c、全詩情景交融,詩人思鄉的惆悵心情已經滲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寫之中。
d、詩中通過情緒的陡然轉折,表現了詩人深藏于內心,隨時會被觸發的懷鄉之情。
【解題思路】詩歌描寫郊游所見引發思鄉之情。對仗精工,意趣天成。王禹偁立身正直,直言敢諫。宋太宗淳化二年,他因論妖尼道安事獲罪,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此詩作于次年八月,反映了他謫居生活的一個側面。公余之暇,信馬閑游,秋色明凈,詩人對景徘徊,忽起思鄉之念。不念朝廷而念家園,正暗示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用筆極為含蓄。a項抒發的不是“觀賞山村美麗景色時悠然自得的心情”,而是由這種心情滲透出的思鄉之情;b項的錯誤與a項相近;c項說作者的思鄉的惆悵心情已經滲透到前面的景物描寫中是錯誤的。作者的思鄉之情只是通過最后兩句的設問互答,陡然轉折而體現出來。前六句對異鄉美景的熱愛只是最后思鄉之情的一個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