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一是對詩歌中詞語的理解、對詩句內涵的挖掘。二是對詩歌中形象的把握,特別是對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鑒賞。三是對詩歌風格的判斷,對詩歌體裁樣式的識別。四是對詩歌藝術技巧的研判。五是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從上面的五點入手,簡略敘述一下答題的注意點:
(一)詩歌的語言是高度濃縮化的語言,對詩歌詞語的理解,相當于文言文的翻譯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文言文的翻譯。特別注意的是,對多音多義詞的翻譯疏通一定要在吃透整個詩境的前提下完成,切不可望文生義。對一些詞的附加語義(感情色彩、語境語意)要結合詩境考慮。對詩歌句子的理解更要從全詩入手,看是寫景還是抒情,是實寫還是虛寫,是涵詠深刻哲理性強,還是直白通俗形象性強,進而對之作出正確的解釋。
(二)對詩歌形象的把握,盡可能要聯系作者的身世、寫作的背景、詩歌的文本內容及試題提供的相關信息材料。看詩歌是寫自然界的景還是抒人文化的情;看是借助自然景象并賦予其人格化的形象,還是直接出現抒情主人公的身影;看詩歌是表“小我”志趣,還是發“大我”情懷。
(三)對詩歌風格與體裁的研判是比較簡單,并容易作答的。只要掌握了有關詩歌常識就能夠作出正確的回答。要指導學生認真復習第五冊詩歌單元的知識短文“古代詩歌的優秀傳統”和第六冊詩歌單元的知識短文“古代詩歌的藝術欣賞”。
(四)對藝術技巧的研判是有一定難度的,它建立在對各種藝術手法掌握的基礎上,這要在老師講解的基礎上,認真揣摩體會。考試時有可能考表達方式,有可能考修辭手法,有可能考表現手法。詩歌的主要表現手法有:比喻、通感、對偶、仿擬、隱喻、借代、象征、烘托、映襯、摹狀;有正面有側面;有實寫,有虛寫;有的是觸景生情,有的是寓情于景;等等,都要作好充分的知識準備。
文言文閱讀備考創新訓練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覽群籍,尤好《老》《莊》。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忘其形骸。時人多謂之癡,惟族兄文業每嘆服之,以為勝己,由是成共稱異。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鐘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東平,樂其風土。 “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到郡,壞府舍屏障,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句日而還。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
會帝讓九賜,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籍沉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為時所重。
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及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后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骨瘠立,殆致滅性,裴楷往吊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楷吊唁畢便去。
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稽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賚酒挾琴造焉,籍大悟,乃見青眼。由是禮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