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答案】①耐寒、甘于奉獻。②丹橘經冬猶綠林,是因為“自有歲寒心”。“歲寒心”,一般是指松柏的。《論語》:“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在這里特地要贊美丹橘和松柏一樣具有耐寒的節操,是含有深意的,讓我們聯想到作者坎坷的經歷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2、閱讀王維的《山中送別》,回答問題。
山中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全詩體現了王維詩歌語言方面的什么特點?
【解析】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這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送走了朋友,獨自回到山莊;天已傍晚,輕輕把柴門掩上。地上的草已黃了,但明年又會披上綠妝;只是朋友啊,明年能否再來共敘衷腸?寫送別,作者匠心獨具,起句即說已送走了朋友,然后以一個“掩柴扉”小細節表達了他的惆悵,最后以“歸不歸”的自問表達了對朋友的真摯友情。以非常之法寫了人之常情,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答案】樸素自然,感情真摯。
3、閱讀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完成后面題目。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①.作者是采用什么藝術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的,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準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煉字)和藝術手法。“好是春風湖上亭”,詩人辭別故居,留戀湖上涼亭。這亭,與春光、春色、春風同位,是如此令人難忘,不舍離去。“柳條藤蔓系離情”,柳條依依,藤蔓纏綿,一個“系”字,把牽手頓足的難舍深情,畫成了一幅具象的圖畫。“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這兩句詩語言淺白,造境奇巧,天趣盎然,人情雋永。黃鶯與人相識,是久住為鄰的結果;黃鶯不忍故人離去,請聽惜別時的聲聲啼鳴,寫得如此情真意切,離情深深,已旁及禽鳥了!描寫對象的擬人化,不僅是融情于景物之中,使景物染上我的感情色彩,一切景語皆為情語;而是進一步為描寫對象比附人的心理活動,如人一樣思慮,如人一樣動情。雖語出天真,卻感人至深。
【答案】①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②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
4、閱讀秦韜玉的《貧女》,完成后面題目。
貧 女
(唐)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受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①本詩塑造的貧女形象有哪些性格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詩以語意雙關、含蘊豐富為廣大人們傳誦,試分析本詩的比興意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