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三、在高考復習階段培養文言文觀點態度的概括能力要堅持的幾條原則
(一)課本第一。多年來,高考始終遵循了依托課本命題的大原則,因此,學生對課本知識要做到:
1、吃透弄熟。各項知識構成一個前后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要通過點線面結合,記憶、分析、比較等多管齊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課本知識的網絡結構和深層含義。
2、抓好重點。考前要復習的內容面廣量大,復習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每點平均用力,學生要根據考綱的考查范圍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對復習內容進行取舍、側重,抓住每一個考查范圍中的重點知識。
3、選好篇目。選取基本篇目中那些最典型、知識的覆蓋面最廣的文章進行復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傳”(《廉頗藺相如列傳》)、“二戰”(《赤壁之戰》《崤之戰》)、“三論”(《六國論》《過秦論》《師說》)。
(二)效率至上。高考的復習,時間緊任務重。高效、快速地搞好復習極為重要。學生要做到:1、計劃性強。學生對復習的內容要作全盤考慮和分解,針對各知識點制訂短期計劃。2、方法靈活。如利用零碎時間復習文言虛詞,因分散則容易掌握。
(三)精選試題。概括說,就是“選段子、讀段子”。“選段子”關鍵是精。然后不憑借任何輔助讀物自己去讀它,有讀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導”和“借助”。就是“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前后推敲,整體把握”。總之,學習文言文,目的是能夠讀懂淺顯的文言文。“讀懂”指了解文章的背景、寫作意圖、作者的觀點傾向以及布局謀篇的特點等。“理解”包括理解文章背景、重要內容、作者的觀點,以及理解文章的層次結構、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等。可見,對文章進行分析、評價只能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進行,離開具體的語境,照樣是事倍功半。學好文言文,只有通過整體閱讀,鞏固各項系統的知識和規律;在閱讀中發展智力,培養理解、分析、綜合、運用、評價、表達的多種能力,開拓思路,領悟文言文的學習要領。這樣,考好文言文,才能成為現實。
八、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教學建議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這一考點在近幾年的高考中分值均在5分以上。
近幾年高考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考查基本是利用古詩詞材料進行,從近八年高考的古代詩歌分析鑒賞試題來看,都是選自唐、宋、元三朝,以唐詩為主,且都是名家的作品,但不是他們的代表作。所以教師要教育引導學生平時注重積累,加強古詩詞閱讀。課堂上僅僅是教給方法,更重要的是平時自我加強訓練,培養鑒賞能力。
本專題復習的目標,一是讓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體味作品的藝術魅力。二是讓學生明確高考文學鑒賞題的常見類型,特別是主觀性試題的解答方法,并作些針對性的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專題中的幾個欄目均圍繞近年高考所涉及的幾種類型設計。重點放在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上,教給學生基本知識及書面表達的方法。
問題磁場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選取了一些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可能使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同時根據高考這一考點所涉及的知識設題,意在讓學生經過思考后對本專題內容有所了解。同時,在解答的過程中暴露自身知識和能力上的缺陷,教師視實際情況加以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