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二、問題磁場
1、閱讀下列語段,看看其句式上有什么特點。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點撥】此題句式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省略主語的句子很多。由于第一句出現了主語“余”,從第二句開始,作者連續省略了十個“余”。補充完整應是:余幼時即嗜學,(余)家貧,(余)無從致書以觀,(余)每假借于藏書之家,(余)手自筆錄,(余)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余)手指不可屈伸,(余)弗之怠。(余)錄畢,(余)走送之,(余)不敢稍逾約。
2、仔細觀察下列三個句子,找出其句式上的共同點。
(1)室如縣(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3)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尚書•周書•蔡仲之命》)
【點撥】此題三個句子的共同特點是賓語前置。第一句疑問句里代詞賓語前置。第二句在否定句里代詞賓語前置。第三句是,用中間加“之”或“是”的辦法使賓語前置,以加重語氣。
3、閱讀下列一段文言文,從詞類活用的角度,指出加點字的語法特點。
上大會群臣,問:“誰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執金吾原鹿侯陰識可。博士張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為陰氏乎,為天下乎?即為陰氏,則陰侯可;為天下,則固宜用天下之賢才!”帝稱善,曰:“欲置傅者,以輔太子也;今博士不難正朕,況太子乎!”即拜佚為太子太傅,以博士桓榮為少傅,賜以輜車、乘馬。
a.誰可傅太子者 b.今博士不難正朕 c.今博士不難正朕
【點撥】a項“傅”名詞作動詞用,意為“做師傅”;b項“正”形容詞作動詞用,“正聯” 意為“使聯正”;c項“難”形容詞作意動用法,“不難”意為“不認為是困難的”,“今博士不難正朕”翻譯成“如今博士張佚不認為使我沒偏誤是難事”。
案例探究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圍繞重點設計案例,承接前一欄目引出的問題進行探討,四個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解答部分重在引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適當補充例子。
二、案例探究
【案例1】XX年春季高考北京卷第8題(引文見附錄)
文中劃線的下列句子,表示被動意義的一項是
a.過北郭騷之門而辭。 b.造于君庭。
c.齊必侵矣。 d.請而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