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紅杏枝頭春意鬧”是傳誦千古的佳句,一個“鬧”字用得極其精妙,請寫100余字談?wù)勀愕睦斫狻?br>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鬧,安靜、寂寞的反義詞,即熱烈之意。這句詩寫紅杏怒放,如火如荼,不說春意“濃”“盛”等而說“春意鬧”,精妙之處在于借助感覺的溝通、轉(zhuǎn)移,將無生命的杏花化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寫出了紅杏競相盛開、爭妍斗艷的景象與情趣,寫盡了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機。王國維評價“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此說極為精當(dāng)。
十、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賈島是以“推敲”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于錘煉字句,在謀篇構(gòu)思方面同樣是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這首詩的顯著特點是寓問于答。請就此特色談?wù)勀愕睦斫狻#?00字左右)
參考答案:首句寫“松下問童子”,但問話省略了,只是從童子“師采藥去”的回答可以想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接著又把“采藥在何處”這一問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nèi)。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fù)對方“采藥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頂還是山腳”的問題。明明是三番問答,至少需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卻采用以答句包含問句的手法,把它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的功夫就不僅在一字一句之間了。
十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你認為詩中哪一聯(lián)寫得最為精妙?為什么?(100字左右)
參考答案:詩中寫得最為精妙之句是頷聯(lián)“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理由可以有:1、從結(jié)構(gòu)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筆筆緊扣,自然圓到。一、二句波紋初起,至這兩句形成高潮,以下寫賞玩忘歸的五、六兩句則是從這里蕩開去的波紋。2、這兩句寫山中勝事,物我交融,神完氣足,人情物態(tài)俱到,既見水清夜靜與月白花香,又從“掬水”“弄花”的動作中顯示出詩人的童心不泯與逸興悠長。所寫“勝事”雖然只有兩件,卻足以以少勝多,以一當(dāng)十。3、“掬水”句寫泉水清澄明澈,照見月影,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弄花”句寫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將花香衣香融為一體。藝術(shù)形象虛實結(jié)合,意境鮮明,妙趣橫生。4、精于煉字,“掬”字,“弄”字,既寫景又寫人,既寫形又傳神,堪稱神來之筆。(突出一至二點談即可)
十二、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如夢令•春晚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1)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
(2)從某一角度鑒賞本詩的表達技巧。(可選其中一個角度直接提問,如:本詩在抒發(fā)情感上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這首詞抒發(fā)的是作者的消不盡的惜花惜春的傷感和煩悶情緒。(2)①這首詞從一般的敘述,轉(zhuǎn)入到一問一答,然后是設(shè)問和感嘆,層層拓展、深入。②本詩中的“綠肥紅瘦”使用比擬的手法,形象生動的形容出葉的茂密和華的凋零,從而抒發(fā)了對春光的留戀和惜別的傷感情緒。③本詩以記敘的方式寫詞,本詩以記敘的方式寫詞,簡潔凝練,詩意雋永。④詩意含蓄,短幅中藏有無數(shù)曲折,富于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