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點撥】這段文字不算艱深,大體內容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閱讀、分析、篩選不夠仔細,也會漏掉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如果問,這個故事,提及到有幾種人?有的人可能很輕易地回答說,有兩個人,一位是用大豬耕田的商于子,一位是批評他的寧毋先生。但是,這就過于粗心了,在文章的最后處,不是有一句嗎?“寧毋先生顧謂弟子曰”,可見,在場的,不僅商于子和寧毋先生,寧毋先生還帶著弟子的。至于帶有幾位弟子,這個不容易判斷,但有弟子在場,就不應漏掉這個信息。如果回答“三種人”,是否就正確呢?也不正確,因為,漏掉了雖是“隱形”,但卻是文中最主要的議論抨擊的人物,那就是“牧民者”,也就是統治者。如果我們認真閱讀分析文章,就會發現,此文并非諷刺商于子用大豬耕田的可笑行為,而是通過商于子之口,諷刺批評當時的統治者不會任用“賢人”,商于子以此作比較:“不以牛,雖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賢,則天下受禍,其害大。”可見,“牧民者”,才是文中的主角,不應忽視的。
2.韓信是秦末漢初著名軍事家。下文描寫他率領的汗軍與趙軍的一次戰役。由于他善于調動將士的斗志,使戰爭獲得了勝利。請從中篩選出最能解釋“軍皆殊死戰”理由的一句話。
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蔽山而望趙軍,誠(韓信的字)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绷钇漶詫麾,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謂軍吏曰:“趙已選據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險阻而還。”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于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廳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只逐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泯水上,禽趙王歇。
【點撥】“軍皆殊死戰”可見漢軍斗志昂揚。那么,究竟是什么激發了他們的斗志呢?“趙軍望見而大笑”可以激發,因為被敵人恥笑是自己的最大的羞辱;“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的確也可以激勵斗志,主帥身先士卒,轉危為安。但是最主要的應該還是“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韓信深知“棄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有意背水布陣,使漢軍敗無退路,故漢軍肯“皆殊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