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XX年全國春季高考第10題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達“舍生取義”的一組是
①竊說先生之義,愿乞所以養(yǎng)母者。 ②見疑于齊君,將出奔 。
③養(yǎng)其親者,身伉其難。 ④方見國之必侵,不若死。
⑤其友因奉托而謂復(fù)者。 ⑥請以頭托白晏子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信息篩選的能力。屬于c級能力。解答此類題,一是明確題干要求,二是要結(jié)合文意理解。通觀6個句子,其中①講的是北郭騷向晏子尋求幫助之事,角度不對,也不符合題干要求,據(jù)此可排除含有①的a、b兩項。再看②是說晏子受到齊君懷疑,打算出逃,也不合題旨,據(jù)此又可排除含有②的c項。 答案:d
◆XX年上海高考第29題
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險精神的句子是
[解析]實際上這個問題既是信息的篩選同時也涉及到對文意概括和總結(jié),找到中心句即可。 答案:以性靈游,以軀命游。
二、篩選文中的信息方法探究
篩選文中的信息,就是根據(jù)題目的指令,篩選符合指令的信息。對于一篇文言文,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讀懂,可在運用“跳讀”法時,捕捉文中重要的信息材料。這些重要的信息,有時是有一定標(biāo)志的,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段末的總結(jié)句、作者評論性的文字等。
有些語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針對具體題目來說,不一定是有效的。因此要善于從諸多語言信息中篩選出有效信息來,以達到正確解題的目的。
對信息的篩選的考查,最常見的方式是挑選若干文句分別編為四組,要求考生找出全都說明某個問題的一組。
在辨別、篩選過程中,突出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作分析,努力做到“事到理合”。所謂“事到”就是要搞清文含“何人何事”,事屬“何類何質(zhì)”;“理合”就是要推敲“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之間敘述的合拍、道理的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