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解析】此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煉字的妙處)。詩中寫詩人離開宦途,回到田園中來,避開了達官貴人車馬的喧擾,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獲得了自由而寧靜的心境。在這里他才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心賞文:“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四句詩,實際上是【答案】“見”字好。“見”更能顯示詩人采菊時,未留心、不經意間與廬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態,從而標志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手塵雜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或:“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識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詩人對僧道云集的廬山勝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體現著藝術形式服從于思想內容的創作原則。
8、閱讀下面這首七言絕句,完成后面題目。
夏 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蘇舜欽,北宋詩人,主張改革,被削籍為民,于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時。
①有人說這首詩題為“夏意”,全詩“無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點明時令,第二句中的__和第三句中的__不僅扣住詩題,更寫出了詩人生活環境的__的氣氛。優美的意境,讀之仿佛微風拂面。
②你認為這首詩作者是通過什么樣的藝術技巧來表現了自己怎樣的心境呢?根據你的理解,同時結合原詩,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
【解析】此題主要是考查對詩歌表達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認識。①第二句與第三句中扣住詩題“夏意”的應當是“石榴開遍”和“樹陰滿地”(一定要寫進“開遍”和“滿地”,因為這兩個詞才更“寫出了詩人生活環境的氣氛”,單寫進“石榴”、“樹陰”不能給全分。什么氣氛呢?“石榴開遍”,明麗、清新;“樹陰滿地”,幽靜;故填“清幽”最為妥帖。②要把握準詩人的心境,必須體察作者筆下情境的特點,前文已作了分析,還要結合“注”了解詩作的背景:“削籍為民”、“隱居不仕”。據此,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寵辱皆忘,忘懷得失,也可以答反襯出內心的痛苦,但必須結合對原詩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
【答案】①第二句中的“石榴開遍”和第三句中的“樹陰滿地”不僅扣住詩題而且寫出了詩人生活環境的幽靜的氣氛。②這首詩取題“夏意”,展現的是清幽之境,表現的是內心壓抑著痛苦的閑適寧靜。“別院”、“深深”、“清”,詩一開始即構成清幽涼爽的氣氛,繼之以“石榴開遍”“樹陰滿地”的“渲染”,無不給人清涼寧謐之感。削籍隱居的詩人內心當是痛苦的,但詩人沒有牢騷,對得失榮辱顯得很淡泊,但沒有牢騷又不等于沒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襯著詩人內心壓抑著的刺痛,“夏意”、“流鶯時一聲”,是值得讀者細細揣度的。
備課資料匯編
近幾年來,詩歌鑒賞題因其較高的文學要求一直是高考備考的難點,經過XX年考試說明的變動后,其備考難度又有新的增加。學生解答這類考題存在的主要的問題是:不會利用已有的信息,鑒賞的思維流程不合理,對古詩詞傳統審美意識的缺乏,不會就詩論詩,理解詩句不合語境或牽強附會,把握不住古詩詞中的表達方式與表現手法。這些問題中既有鑒賞常識的問題,也有鑒賞要領與方法的問題。
一、近年高考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