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注:①權知:此處指調任某州知府。
①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
譯文:____________
②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譯文:____________
③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
譯文: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第一句重點考查了實詞“緣”和虛詞“以”的用法。第二句的難點在“歲滿”,應解釋為“任職期滿”。第三句是比喻的說法,要理解其意思。
【答案】①端州出產硯,前任太守借口進貢,全都索取幾十倍的端硯送給權貴。②包拯讓做硯的人只做夠上貢的數目,到任職期滿,他自己沒有帶一個端硯回去。③人們認為包拯一笑,比黃河水變清還難得一見。
6、讀下列文言,翻譯加橫線的句子。
時大雪,積地丈余。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餓,不宜干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后漢書•袁安傳》
譯文①:_______________
譯文②: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了詞類活用及古今異義。要弄清的幾個詞:雪,名詞用作動詞,下雪;比,處處;干,求;以為,古今異義,此處的意義是“以之為”;舉,推薦。
【答案】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們都在挨餓,不應該再求別人。”②洛陽令認為袁安是一個賢明的人,推薦(他)做了孝廉。
7、讀下面的文言,翻譯加橫線的句子。
李賀,字長吉,七歲能辭章……每日旦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即書投囊中。末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如他人牽合程課者。及暮歸,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見所書多,即怒日:“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新唐書•李賀傳》
譯文①________________
譯文②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了古今異義。要弄清的幾個詞語:未始,不是;程課,這里指寫的某些固定的格式、標準等;探,掏出;書,寫;是,這個。
【答案】①(他)不是先定好一個題目然后寫詩,也不像別人那樣受那些條、框的限制。②他母親讓婢女掏出錦囊中的詩句,看見許多寫好的紙條,就生氣地說:“這孩子要嘔出心來才肯停下來啊!”
8、閱讀下列文言,翻譯加橫線的句子。
楚絕齊,齊舉兵代楚。陳軫謂楚王曰:“王不如以地東解于齊,西講于秦。”楚王使陳軫之秦。秦王謂陳軫曰:“子,秦人也,寡人與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親國事也,故子棄寡人事楚王。今齊楚相伐,或謂救之不便,子獨不可以忠于子主計,以甚余為寡人乎?”陳軫曰:“王獨不聞吳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愛之。病,故使人問之曰:“誠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與不思,誠思則將吳吟,今軫將為王吳吟。”
譯文①______________
譯文②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第一句考查一詞多義,以,前一個是“憑”,后一個是“在”,作介詞,整句話是反問句,語氣要譯出來。第二句的難點是“吳吟”,要結合全文意思推斷。
【答案】①先生難道不能以您的忠心,在為楚王謀劃之余,也為我謀劃嗎?②我不知道他是否思念吳國,果真思念吳國就將發出吳地鄉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