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10、襯托
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反襯。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都是以動襯靜的反襯。
11、對比
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如高適《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币詰鹗克涝谏硤雠c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
12、抑揚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的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的目的。抑揚按形式可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兩種。如李商隱《賈生》就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詩的前兩句從正面著筆,絲毫不露貶意,仿佛熱烈頌揚文帝求賢若渴,虛懷若谷,和對賈生的贊嘆。可是讀了后面兩句,才恍然大悟,原來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虛席”,不是為了尋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這究竟是什么樣的求賢,對賢者又究竟意味著什么。≈S刺辛辣,感慨深沉。
備考創新訓練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按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知識訓練要點編排,力求使學生通過訓練后,對這類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有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因這一知識點綜合性相對較強,所以訓練題中也可能涉及到其它知識點,作為復習用,教師要求學生一并完成并統一講解歸納。
二、備考創新訓練
1、閱讀下面唐詩,完成后面題目。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⑴本詩第三、四句是在批評歌女不知亡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嗎?談談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杜牧這首詩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不同凡響,兩個“籠”字將煙、水、月、沙四者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相關聯。第二句的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后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
【答案】⑴第三、四兩句表面上是譴責歌女不懂亡國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但實際上是批評那些掌權的達官貴人不以國事為重,貪圖享樂受。⑵表達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憂慮。
2、閱讀下面唐詩,完成后面題目。
晚晴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