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時的人,也在霍州講學(xué),等到他見過曹端,回來對他的眾弟子說:“學(xué)而不厭,教而不倦,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了。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曉社會變化,沒涉及的學(xué)問很少。古語說:‘得到一位講經(jīng)的老師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誨做人的老師難。’你拉得到一位教誨做人的老師了。”于是(李德)不再講學(xué)要離開霍州。曹端也稱贊李德的品行與情誼,讓眾弟子請他回來,一起講課教學(xué)。
曹端先后在霍州十六年,宣德九年辭世于任上,時年五十九歲。他的眾多弟子服心喪之年,霍州百姓(聽到曹端去世)連買賣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滿哭聲,孩子們都痛哭流涕。(曹端)因清貧而不能安葬在故鄉(xiāng),于是留葬在霍州。
九、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5題。
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賣漿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公子聞所在,乃間步往,從此兩人游,甚歡。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曰:“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謝夫人去,曰:“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fù)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游。”乃裝為去。夫人具以語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謝,固留公子。平原君門下聞之,半去平原君歸公子。天下士復(fù)往歸公子。公子傾平原君客。
公子留趙十年不歸。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請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誡門下:“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賓客皆背魏之趙,莫敢勸公子歸。毛公、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趙,名聞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dāng)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及卒,公子立變色,告車趣駕歸救魏。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乃間步往,從此兩人游 從此:自此以后
b.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
c.平原君乃免冠謝 免冠:脫下帽子
d.公子當(dāng)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臉色、面貌
解析:a“從此”在這里是兩個詞,跟隨這(兩個人);b“妄人”,這里應(yīng)該理解為“糊涂、荒唐的人”;d“面目”,在這里是“面子、顏面”的意思。
答案:c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故負(fù)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b.今平原君乃以為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c.平原君聞之,謂其大人曰
問其深,則其好事者不能窮也
d.有敢為魏王使通者,死
臣請為王言樂
解析:兩句中的“其”字,前一個是人稱代詞,他的,后一個是指示代詞,那些;a兩個“以”字,都表示承接關(guān)系;b兩個“乃”字都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d兩個“為”字,都是介詞,相當(dāng)于給、替。
答案:c
3.對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內(nèi)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平原君聞之,謂其夫人 指代魏公子“從此兩人游,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