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根據考點涉及的知識設題,意在讓學生經過思考了解本專題的內容,引起興趣,同時能在思考中引出問題,為后面的探究作鋪墊。使用時要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并思考,暴露出知識和能力上的缺陷,教師在點撥中可初步引出相關的知識要點和解題要領。
二、問題磁場
1、閱讀下文,完成后面題目。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于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赫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息,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于中熒熒然(發亮),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挖)于竅,深三尺余,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夢溪筆談》)
這段古文談到了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它是哪種現象?從古文中能否判定隕星是從什么方向飛入大氣層?
【點撥】這一段文字是記載隕石落地的天文現象,文中提到隕石顏色如鐵,重量也和鐵一樣,可見是“鐵質隕石”。從文中的“見于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可知是從西南方向飛入大氣層。
2、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去夫貓也?”
趙人最終是否會趕走貓?認為“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的原因是什么?
【點撥】趙人最終不會趕走貓。認為“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的原因是家中有老鼠就會毀壞衣食用具,而貓吃了雞,最多是沒有雞肉吃,兩相比較,寧可養貓滅鼠。從“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我們將要挨餓受凍了,不比沒有雞害處更大嗎?)一句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