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2、要掌握詩歌類別及其特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風、古體詩、格律詩、近體詩;按語言,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詞按風格,又可分為豪放派、婉約派等。
3、欣賞古代詩歌,要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描寫某種事物所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圖景和諧統 一的結果。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描繪出山村秋日傍晚的聲色俱佳的“山居秋暝圖”,靜謐優美,綿遠悠長,使讀者感受到詩人幽靜恬淡的心情。鑒賞古詩,正是要通過語言媒介,去感受作品中鮮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4、欣賞古代詩歌,要把握詩歌常見文學典故。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鮮明強烈,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來歷。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用了5個典故(孫權、劉裕、宋文帝、佛貍、廉頗)。這些典故就因為都是京口這地方的歷史掌故,典故的思想和這首詞的思想情緊密聯系的,所以,辛棄疾來北固亭就很容易想起這些典故,并借用它們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5、欣賞詩歌,要注意詩歌作者的煉字、煉句,物象描寫中的動與靜,聲與寂,情與理等方面的相互映襯、烘托,語序倒置的修辭色彩等。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作品的語言表現力作具體的、深入的開掘,有助于準確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傾向,進入作品美的意境。又如王維之《山居秋暝》一詩中照、流、歸、下等動詞的妙用,這些動詞或長或短的持續情,使我們似乎感觀月光的傾瀉不盡,清泉的長流不絕,浣女的由遠而近,蓮舟的由近而遠。
6、要弄清有關的名詞術語,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聯想、象征、烘托渲染、修辭(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對比、雙關、對仗)等。比如“意境”,就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這首僅20個字的短詩,其所以能夠成為千古絕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完整的意境。
7、要仔細推敲關鍵詞句。詩歌鑒賞的語言分析一般側重遣詞造句、語句含義理解等方面。如對“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鑒賞分析;對“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破”“弄”兩字的品味等。語句含義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語句所蘊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如對“前度劉郎今又來”語句含義的理解等。詩歌貴形象思維,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什么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說這事物怎樣,而在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托物言志,敘事則是寓情于事等。如果我們在應試時能抓住關鍵性的詞句仔細推敲,那么我們就能夠順利解答關于主旨一類的考題。
8、要注意語言表達。分析評述時,語言的表達過程要完整。題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有的放矢,重點明確。語言要流暢準確,表達到位。
(二)鑒賞古代詩詞的一般方法。
1、整體感知主旨。
例1.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