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點撥】此題考查概括文意的能力。首先,第一步閱讀完后,應抓住幾個關鍵環節,時間是春秋時期,地點應是齊國宮廷內,人物有景公、燭鄒、晏子,事件是由于燭鄒的疏忽使鳥飛走,景公怒而要殺燭鄒,晏子勸諫,事件的結局是景公頓悟不殺燭鄒。第二步閱讀后,掌握人物關系,燭鄒是專為景公養鳥的人,晏子是齊國的大臣;第三步就應獨立思考一些問題:短文中誰是主要人物?表現了他的什么性格特點?結合原文看,齊景公只顧個人逸樂而殺無辜,經晏子的勸諫,明白了道理,最終并未殺掉燭鄒;從燭鄒方面說,“燭鄒主鳥而亡之”。行文雖講了他們的事情,但實際上并未把他們當作主要人物來寫。這段文字主要是寫晏子善于勸諫。晏子不正面冒犯盛怒的景公,而是巧妙的采用“數燭鄒罪”的方法,列舉的燭鄒的每一條罪狀,實際上都是景公的罪狀。晏子的勸諫委婉而尖銳,使齊景公豁然領悟,不得不接受。
2.閱讀下面文字,想想看它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湯(商湯)見祝網者置四面,其祝日:“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人吾網!睖眨骸拔M之矣!非桀(夏桀)其孰為此?”湯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日:“昔蛛罞 (蜘蛛)作網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日:“湯之德及禽獸矣!彼氖畤鴼w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鳥。湯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網四十國,非徒網鳥也。
【點撥】分析時要抓中心句,即最后一句。但此句的揭示并不正確,還要用因果分析法,以果推因,商湯“解其三面”表現了他的什么品得呢?應是愛心、仁慈之心,以鳥及人,其治國將實行的應為仁政。這樣可概括表述為:廣施仁政,天下歸心(或人們會歸附)。
3.最符合下文第二段文字意思的一項是
漢濱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過云夢,臨沔水,百姓莫不觀者,有老父獨耕不輟。
尚書郎南陽張溫異之,使問曰:“人皆來觀,老父獨不輟,何也?”老父笑而不答。溫下道百步自與言,老父曰:“我,野人也,不達斯語。請問天下亂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耶?役天下以奉天子耶?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萬人以守,今子之君勞人自縱,逸游無忌,吾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觀之乎?”
溫大慚,問其姓名,不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