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a.許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鄰楚國,故不用語言而用唾之方向為五員指路,五員心領神會。
b.作者贊賞江上丈人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報的態度。
c.孫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為子孫后代的長遠利益著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卻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兒子和賢人的例子說明“其所取彌精”,用鄙人的例子說明“其所取彌粗”。
答案:d
16.閱讀下面唐詩,完成①—②題。
登鸛雀樓
暢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注]鸛雀樓:唐朝時建于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層樓,是當時的登臨勝地,后廢毀。
①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詩人的視角在前后兩聯發生了轉換,前一聯寫俯視所感,后一聯寫縱目所望。
b.前一聯真實客觀地寫出了鸛雀樓聳入云天、飛鳥難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聯以天垂四野、黃河奔向遠方山谷的壯闊景象,映襯出鸛雀樓的雄偉氣勢。
d.運用對偶,給人以工整勻稱的美感,這是本詩寫作上的一個突出特點。
e.全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登上鸛雀樓憑高四望時胸中所涌起的壯志豪情。
答案:b、e
②唐代詩人王之渙曾經寫下一首著名的同題詩作,與暢當的詩相比,王之渙的詩顯然更勝一籌。你認為王之渙的優勝之處主要表現在哪里?
答案:王之渙的詩不僅寫出了在鸛雀樓上所望見的壯麗景象,而且包含著“登高才能望遠”這一人生哲理,境界顯得加高遠。
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譯成現代漢語。
管仲曰:“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①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答案:①我曾經替鮑叔謀劃事情,卻使鮑叔更加困窘(或譯為:卻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好的時候,有不好的時候(“時”譯為“運氣”、“利”譯為“順利”也對)②人們不贊美管仲的賢明卻贊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天下”譯為“天下人”,“知”譯為“了解”也對)
18.在橫線上填寫詩句,并解釋畫線詞語的意思。
老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樂天《新制布裘》云:“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或謂子美詩意,寧苦身以利人;樂天詩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較之,少陵為難。
解釋:①少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為難: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①少陵:杜甫。(答“杜詩的境界”也對)②為難:更難能可貴。
八、閱讀下列古代詩文,完成后面題目(XX年高考上海題)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6--19題。
虞美人
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