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具體說,做到以下幾點:
1、讀,就是要對給定的材料進行整體閱讀,初步了解文章的內容與層次。
2、找,就是要依據題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帶著問題,去理解、辨析。如XX年高考,題干中“田單兵不厭詐手段”即規定了信息指向,其中“詐”更是關鍵,答題如不能以“詐”引導思考的方向,肯定會失誤。
3、辨,就是要辨明信息的邊界。信息的邊界規定了信息的外延。如XX年高考題目,“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陳述的對象是燕王不是田單,雖然能間接表現田單行反間計的“效果”,但不屬于“兵不厭詐”的實施手段。
4、斷,就是判斷正誤,選出準確的答案。
特別提醒:命題者在設置題目時,往往用“張冠李戴”的辦法迷惑人,解題時要認真分析辨別。
六、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教學建議
XX年《考試說明》將原先“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調整為“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本考點是文言文閱讀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它要求學生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并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論述道理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這種考查應用性、綜合性強。
歸納概括是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和推理,要求學生答出某個論點的根據、某個事件發生的原因、某種發展導致的結果等。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綜合能力,其難度要比篩選信息、把握文意高。這類題目中的錯誤選項,常常是在大體正確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夾雜一兩處不正確的表述作為干擾,因此必須從細微處仔細核對原文,將選項中的每句話認真與原文對號,看是否對文意有所改動,切不可粗心大意。
考查時,一般涉及以下幾點:(1)某個論點的依據;(2)某種現象的內在本質;(3)某件事發生的原因,發展所導致的結果;(4)某個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問題磁場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的目的是要讓學生聚焦于本專題的復習重點。這一重點就是讓學生知道閱讀中整體把握和抓關鍵句子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重要意義。選擇一些學生相對感興趣的材料,圍繞重點設計題目。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不能僅僅完成每個問題了事,重點是通過獨立思考和互相討論,對學習的內容有切身體會,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問題磁場
1.閱讀下面的文字,看看主要寫的內容是什么?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