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6、下列句子中與“是陛下之法獨行于貧戶”句中的“于”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上于延英問澳
b.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
c.青,取之于藍
d.師不必賢于弟子
e.趙氏求救于齊
f.奉晨昏于萬里
g.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解析】a項“于”介詞,引進處所,譯成“在”;b項“于”介詞,引進原因,譯為“因為,由于”;c項“于”表所從;d項“于”作介詞,引進比較對象,譯為“比”;e項“于”表示對象,譯為“向”;f項“于”作動詞,譯為“到”;g項的“于”引進對象,譯為“對”。
【參考答案】g
7、下列句子中“乃”字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俟征足乃釋之 ②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④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⑤乃以吏歸光 ⑥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兵乃出 ⑦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⑧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⑨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⑩贏乃夷門抱關者也
a.①③⑨/②⑦⑩/⑤⑥/⑧④ b.①⑤⑥/③⑨⑩/②⑦/④⑧
c.①⑤⑥/②⑦⑩/③④⑨/⑧ d.②⑦⑨/③④⑩/⑤⑥/①⑧
【解析】①⑤⑥三項中“乃”表示前后兩件事在時間或順序上的連接,可譯為“就,才”;②⑦⑩三項中的“乃”表判斷,可譯為“是”;③④⑨三項中的“乃”表示兩件事逆轉相反,譯為“竟”或“才”;⑧項中的“乃”是人稱代詞,譯為“你”。
【參考答案】c
8、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若鄭光莊吏積年為蠹 鄭光莊吏恣橫,為閭里患
b.欲以清畿甸之積弊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c.朕為鄭光故橈卿法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d.但許臣且系之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解析】a項兩個“為”是動詞,“成為”的意思;b項上句表示領屬關系的定語,下句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項兩個“為”皆表目的,譯成“為了”;d項兩個“且”都譯為“暫且”。
【參考答案】b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9-12題
房玄齡、高士廉遇少府少監竇德素于路,問:“北門近何營繕?”德素奏之。上怒,讓玄齡等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門小營繕,何預君事!”玄齡等拜謝。魏征進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責玄齡等,而玄齡等亦何所謝!玄齡等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豈有不應知者!使所營為是,當助陛下成之;為非,當請陛下罷之。問于有司,理則宜然。不知何罪而責,亦何罪而謝也!”上甚愧之。 (《通鑒》)
9、與“問于有司,理則宜然”句中的“則”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
b.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c.此則寡人之罪也
d.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解析】a項中的“則”表示承接關系,b項中的“則”表示并列關系,c項中的“則”表示判斷,譯為“是,就是”,d項中的“則”表示條件關系。例句中的“則”也表示判斷。
【參考答案】c
10、與“北門近何營繕”一句中的“何”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b.水何澹澹
c.且何謂閣子也
d.徐公何能及君也
【解析】a項中“何”是“為什么”之意,b項中“何”是“多么”之意,c項中“何”是“什么”之意,d項中“何”是“怎么”之意。例句中的“何”是“什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