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①不聽其與眼,強留之;
②具食與樂,延霽云坐;
③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
④皆感激,為云泣下;
⑤矢著其上磚半箭;
⑥吾歸破賊,必滅賀蘭。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④⑤
【解析】①②句是賀蘭對南霽云的款待,④句是賀蘭部下被南霽云斷指行為感動,看作是南霽云“嫉惡如仇,英武神威”的側(cè)面反映。前兩句均與題干要求無關(guān),故可排除a、b、d三項。
【答案】c
2.晏子“再拜而不敢受命”的根本原因是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過也。”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曰:“嬰之家不貧,以君之賜,澤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賜也厚矣,嬰之家不貧也。嬰聞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為筐篋之藏也,仁人不為也;進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財遷于它人,是為宰藏也,智者不為也。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而受,子辭之何也?”晏子曰:“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a.“忠臣不為”“代君君民”
b.“嬰之家不貧”
c.“君之賜也厚矣”
d.“意者管仲之失而嬰之得者”
【解析】解答此題,先應(yīng)看懂原文,d項的這句話是在晏子論述“圣人”“愚者”以后的一句帶有結(jié)論性質(zhì)的話,與a、b、c三項無關(guān)。可見篩選文中信息,一要理解原文,二是注意找對文中的“信息源”。
【答案】d
3.閱讀下文,下列各個句子,不構(gòu)成石奢“自刎而死”的原因的一項是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堅直廉正,無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而還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dāng)死。”王曰:“追而不及,不當(dāng)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a.殺人者,臣之父也。
b.廢法縱罪,非忠也。
c.追而不及。
d.伏誅而死,臣職也。
【解析】“追而不及”實際上是楚昭王為石奢“不當(dāng)伏罪”所找的理由。
【答案】c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石奢“堅直廉正”的一組是
①道有殺人者,相追之。
②縱其父。
③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④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⑤王赦其罪,上惠也。
⑥自刎而死。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解析】“縱其父”“不私其父,非孝子也”表現(xiàn)的是石奢的孝心。“王赦其罪,上惠也”說明的是君王的寬恕。這三項不能選。
【答案】b
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范仲淹“荒政之施”的一組是
皇祐二年,吳中大饑,殍殣枕路,是時范文正領(lǐng)浙西,發(fā)粟及募民存餉,為術(shù)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饑歳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于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jiān)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節(jié),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游及興造,皆欲以發(fā)有馀之財,以惠貧者。貿(mào)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無慮數(shù)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饑發(fā)司農(nóng)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饑,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