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⑦通“爾”,你,你的。例:“而翁歸”,“若欲死而父”。
2、何
①什么。例:子何而往?(何:憑什么。)
②怎么樣、怎么。例:“如太行、王屋何?”“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哪里。例: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④多么。例: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⑤為什么。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為,何哉?
⑥⑺作語助詞相當于“啊”。例: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
⑦通“呵”,喝問。例: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
3、乎
①表示疑問語氣,相當于“嗎”、“呢”。例: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呢”。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③形容詞詞尾,有時相當于“地”。例: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④表示測度語氣,相當于“吧”。例: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⑤同“于”。例: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
⑥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啊”、“呀”。例: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⑦表示商量語氣,相當于“嗎”,“吧”。例: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⑧用在句中,表示停頓語氣。例:于是乎書。
4、乃
①于是,就。例: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
②才,這才。例:雖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損而潤色之。(乃:然后才。)
③卻。例: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
④是,就是,原來是。例: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⑤竟然。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⑥他的、你的。例:“芋視乃婦也”,“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⑦乃至,甚至。例:蒙沖斗艦乃以千數。(乃:一說竟然。)
⑧可是。例:零落難堪,似成棄物;乃摘而藏之,雙備經年裹物之用。
⑨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⑩這樣。例:夫我乃行之。
5、其
①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屬關系,相當于“他、她、它(們)的。”例: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益。”(其:他的)
②其中,其中的。例: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③活用作第一人稱。相當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為其名。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④用作第三人稱,相當于“他、她、它(們)”例:妻跪問其故。
⑤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例:其孰能譏之乎?
⑥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指,相當于“那”之類的詞。例:則或咎其欲出者。
⑦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是……還是……”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⑧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于“這”之類的詞。例: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其:這種)
⑨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于“可”、“還是”。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要)
⑩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不概”、“可能”。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