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d.司馬遷認為季文剛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見,但只過能改;王夫之認為季文偏狹任 性,文帝知過能改,只是知人太晚。
【解析】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態度的把握。縱觀兩節文字,司馬遷對季布是贊賞的,而王夫子對季布是否定的。對文帝司馬遷的態度從結句可看出:文過飾非;王夫子則認為知過能改,只是知人太晚。
【答案】b
備課資料匯編
一、近年高考題分析
◆XX年上海高考題第27題(原文見附錄)
作者這樣描寫(蘇轍兄弟貶官以后,世人和巢谷對他們的態度不同)的意圖是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
【解析】此題考查對全文的理解,貶官之后,世人態度表現了世態炎涼,而巢谷卻是古道熱腸。答案:諷刺世態炎涼,褒揚巢谷古道熱腸(意思對即可)
◆XX年上海春季高考題第22題(原文見附錄)
根據文意,寫出作者的藝術創作主張。(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作者的藝術主張,即作者的觀點。結合原文容易找到答案。答案: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XX年上海春季高考第21題(原文見附錄)
文中主人公龍仲房后來說:“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_。作者在文中要說明的道理是____。
【解析】本題考查語句的理解和作者的觀點,“得之矣”的感嘆,是指畫梅的方法技巧。說明的道理則是深入生活很重要。答案:畫梅的方法技巧。 要創作出有價值的藝術品必須觀察生活,以生活為原型。
二、概括文中作者觀點態度的策略分析
文章是個整體概念,若加以分析,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作者的觀點態度。在議論文中,文章的論點即是作者的觀點,但在一些借古喻今的議論中,由中心論點引發的對現實的觀照和感慨,也是作者觀點態度的重要內容,如高中教材中的《六國論》就是這樣。在記敘文中,作者的觀點態度往往表現在對人物及事件的是非評價和愛憐憎惡,這種是非評價和感情態度,常常集中體現于精心錘煉的議論句或段中,如《阿房宮賦》《岳陽樓記》《游褒禪山記》《促織》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自然,作者的感情和態度也經常滲透在具體的描寫中。
如果不能準確概括出作者的觀點態度,就不能說是讀懂了文章。在閱讀時要整體把握文章大意,弄清文章的整體傾向、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大致結構,用簡潔的語言表述文章的內容。或提取要點,即判定中心句。這種方法適合于中心明確,論述簡潔鮮明的文章。或抽象說明,即自己組織語言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揭示。這種方法適用于評價事理、剖析事理、闡明特性等類的文章。抽象說明的關鍵在于全面把握文章的內容,抓住本質。或綜合歸納,即把幾個要點歸納起來進行抽象說明。這種方法適用于內容比較復雜的文章。它要求首先明確有關的要點,然后經過提煉,再把幾個要點綜合起來。如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從古人的寫作目的和文言文給人的啟發切入,具體說來就是在速讀文言文之后,應該就以下兩個問題找一下總體感覺:(1)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他要告訴人們什么道理?(2)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什么道理?給了我什么有益的啟示?第一個問題需要客觀分析,第二個問題需要尋找自我感覺。兩者的結合點即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作者的觀點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