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綜上所述,文言文文意的歸納與概括題,大致可從句間關系,條件限制,原文有無表述、表述是否恰當以及詞語解釋等方面入手,對照選項逐一篩選,最終做到去偽存真。
備考創新訓練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按考點要求設計了一些創新訓練題,力求全面又能突出重點。使用時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教師講解分析時一定注意講清思路,并作歸類,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二、備考創新訓練
1.閱讀下文,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衛人束氏,舉世之物,咸無所好,唯好畜貍猁。貍猁,捕鼠獸也。畜至百余,家東西之鼠捕且盡。貍猁無所食,饑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貍猁生子若孫,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饑輒嗥,嗥輒得肉食,食已與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墮翁者,急從束氏假貍猁以去。貍猁見鼠雙耳聳,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為異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貍猁怖甚,對之大嗥。久之,鼠度其無他技,嚙其足貍猁奮擲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是一道文字表述題,要求分析寓意,概括中心意思”。解題時要理清文章層次,領會作者態度,進而把握立意。原文第一段寫束氏好貓,養貓,寵貓,貓在優越條件下,熙熙然地生活,漸漸地改變了捕鼠的習性。第二、三段寫南郭有土借貓滅鼠,貓反被鼠驚嚇而逃竄。由貓及人,可以得知這個故事的寓意。
【答案】長期養尊處優(或缺乏鍛煉),必將喪失獨立生活能力。
2.對下段文字概括全面正確的一項是
張全義,字國維,濮州臨濮人。初名居言,賜名全義。
初,蔡賊孫儒、諸葛爽爭據洛陽,迭相攻伐,七八年間,都城灰燼,滿目荊榛。全義初至,惟與部下聚居故市,井邑窮民,不滿百戶。全義善于撫納,課部人披榛種藝,且耕且戰,以粟易牛,歲滋墾辟,招復流散,待之如子。每農祥勸耕之始,全義必自立畎畝,餉以酒食,政寬事簡,吏不敢欺。數年之間,京畿無閑田,編戶五六萬。
全義歷守太師、太傅、太尉、中書令,封王,邑萬三千戶。凡領方鎮洛、鄆、陜、滑、宋,三蒞河陽,再領許州,內外官歷二十九任,尹正河、洛,凡四十年,位極人臣,善保終吉者,蓋一人而已。全義樸厚大度,敦本務實,起戰士而忘功名,尊儒業而樂善道。家非士族,而獎愛衣冠,開幕府辟士,必求望實,屬邑補奏,不任吏人。位極王公,不衣羅綺,心奉釋、老,而不溺左道。如是數者,人以為難。自莊宗至洛陽,趨向者皆由徑以希恩寵,全義不改素履,盡誠而已。
a.全義以身作則,發動百姓發展生產,使人口增加,社會安定;能嚴于律己,不循私情
b.全義帶領部下,且耕且戰,戍守邊疆;后雖位極王公仍謙遜好學,不改素履。
c.全義以身作則,帶領部下發展生產,安撫百姓;后又尊重儒教,不走邪道。
d.全義安撫善于百姓,發展生產,使社會生活安定;能居功不傲,敦本務實。
【解析】這段文字實際上是從兩個層面表現張全義的為人:一為做高官前的韜略;二為做高官后的襟懷。a項對前后兩個側面的概括都不夠全面;b項“戍守邊疆”屬嚴重錯誤,因為洛陽是心臟地帶,切安撫百姓未概括進去;c項“后又尊重儒教,不走邪道”概括不全面;d項抓住了兩個層面,概括全面而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