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⑾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例: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6、且
①暫且,姑且。例:存者且偷生。②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②將,將近。例:以為且噬己也。
③而且,并且。例:且以一譬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④況且,再說。例:且相如素賤人。
⑤尚且,還。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⑥連接詞,表示又……又……;一面……一面……;一邊……一邊……。例:“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調和之有異,時、位移人也”,“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同“夫”,句首助詞。例: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⑧如果。例:明復妄言,我當焚汝廬。
⑨還有,那末。例: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7、若
①如果,假如。例: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②像,好像。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③你(的),你們(的)。例:若所市于人者。
④此,如此,這樣。例: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⑤至于。例: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
8、所
①處所,地方。例: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②用在動詞或者“介詞+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詞組。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9、為
①成為,變成。例:此何遽不為福乎?
②做。例: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③作為,當作。例: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④是。例: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捫之,始知其為壁也。
⑤以為,認為。例:孰為汝多知乎!
⑥表被動。例: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⑦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例: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⑧將來,將。例: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⑨治理。例: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驚者?
⑩為了。例: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⑾給,替。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⑿對,向。例:不足為外人道也。
⒀因為。例: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⒁在,當。例: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而行。
10、焉
①兼詞,相當于“之于”“之乎”。例: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ㄑ桑涸谄渲校?br> ②哪里,怎么。例: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作語氣助詞,用于句末。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④作詞尾,相當于“然”、“……的樣子”。例:而小儒規(guī)規(guī)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⑤相當于“之”。例: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寫的這篇文章。)
⑥作語氣助詞,用于句中,表示停頓,無義。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11、也
①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
②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例: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③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例: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④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⑤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例:子子孫孫無窮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