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①知賓非盜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訪,別獲盜者。
③每見則談問玄理。
④仍致于聽事梁上。
⑤遂上表陳狀。
a.①③ b.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⑤
【解題思路】解題的關鍵是對“處事藝術”內涵的理解,在分析各句,選出符合的。第①句“知賓非盜者,即便放之”,知道別人抓錯人了,馬上釋放,是有錯就糾的品質和果斷的處事方法,不是“處事藝術”,由此排除a d;第②句“密走私訪,別獲盜者”,為探案而親自微服私訪,是一種工作的辦法;第⑤句“遂上表陳狀”,是一種工作程序,也非“處事藝術”。
【正確答案】 c
【評點與探究】此題考查文意的把握和信息的篩選。選文中有兩個故事是最有意思的。一個故事說的是,有個叫道研的僧人,十分富有,且放高利貸,并要郡里協助他征收。每次為收債的事來找蘇瓊;蘇瓊每次都與他談經論佛,態度十分恭敬,道研追債的事無從開口。道研的弟子問其故,道研說:“每次見到府君,直接將我捧入青云間,哪有機會談論人間的事呢?”另一個故事說的是,有個曾當過樂陵太守的郡民,叫趙穎的,年已八十,在五月初瓜兒成熟時,新鮮摘了兩個送給蘇瓊。趙穎自恃年老,一定要蘇瓊收下,這樣,蘇瓊就只得收下了。郡民聽說蘇瓊也會收受禮品的,于是,眾人也送來新鮮瓜果。不過,當眾人捧著瓜果來到他的辦公廳門前時,卻看見有兩個瓜并沒有剖開,就掛在辦公廳的屋梁上。眾人知道那是趙穎送的瓜,自己再送也沒有意思了,于是,就面面相覷而離開。這兩個故事,充分反映了蘇瓊的“處事藝術”。這里首先就要理解什么是“處事藝術”。所謂“處事藝術”,就是處理問題的巧妙的方式方法。按照題干要求篩選,是做對題的前提。而題干的要求往往落實在幾個關鍵詞上。對關鍵詞是一定要花大力氣去琢磨透的。
知識歸納與思維探究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在前面探究的基礎上,對“篩選”的思路和方法進行歸納和拓展,同時從高考題選文的角度,指導學生平時閱讀應著重留意的地方,以養成篩選的能力。使用時教師宜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去解題,形成能力。
二、知識歸納與思維探究
“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次為c級。本考點時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能夠從全文的角度對有關信息材料進行辨別、篩選并提取組合,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歸類,從而體現出對文章的理解程度。這一題型在高考中固定下來,對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要準確地“篩選”信息,在平時學習和應考中解題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看清題干,理解題干中概括性論斷的含義。這一點,關乎“篩選”的方向,是做題時首先要注意的。如上面案例,能夠表現蘇瓊處事藝術而不是其他方面;是選出說明李廣對待部下“寬緩不苛”而不是其他。題干弄錯,答案自然也弄錯。其次,要吃透題干中概括性論斷的含義,把握其范疇、內涵。比如“寬緩不苛”,是說李廣 “寬厚和緩不苛刻”,屬治軍范疇。由此去分析六個句子,就不會很難容易。再如:
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郭永剛直抗上舉動的一組是
①盛威臨永,永不為動 ②袖舉牒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