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3、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征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夸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辟、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
4、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技巧和題目所提供的資料。
①題目切入明主旨。
古詩的題目很講究,它往往能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我們解讀詩歌的重要切入點,從題目入手,我們可以迅速準確地理解詩歌。如1997年考卷中的《題君山》,題目直接點明賦寫對象,由此可知,一句中的“影”、二句中的“色”、三句中的“處”和第四句的比喻都是指君山,賦寫對象理清了,詩意便變得清楚了。再如XX年考卷中的《約客》,題目交代了事件背景,讓我們能夠在約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順利感悟詩人的失落和孤寂。又如XX年上海春季考題中的《月夜憶舍弟》,題目既交代了時間(月夜),又表明了情感(憶),再加上特殊的人物關系(舍弟),讓我們未讀詩句就已經明白了詩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②抓住意象細分析。
詩歌是以抒情言志為目的的,而意象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是詩歌的情感賴以寄托的地方。所以從意象入手,展開想像和聯想,是理解詩歌的必由之路。例如著名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前兩句十四個字,運用六種意象,我們可以從“月落”后夜色的濃重、烏鴉凄厲的啼鳴、“霜滿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楓”的黯淡和“漁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鄉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圍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的象征意義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會對解讀詩歌帶來很大幫助。如XX年全國考題中的《春夜洛城聞笛》有“此夜曲中聞折柳”句,且考題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如果我們了解傳統意象“楊柳”經常用來表達離別思念之情的話,則此題應刃而解。
所以要想準確理解古詩,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學習中注意認識并積累傳統意象。例如:鴻雁——思鄉,信使;杜鵑——薄命佳人,憂國志士,哀惋,至誠;鷓鴣——思鄉,凄情:東籬——山塵脫俗之境;菊花——高潔品質;楊柳——離別懷思之情;等等。
③利用注釋明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