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三語文古代詩文閱讀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帝即其臣所撫光腹曰 即:走到
b、何至相迫乎 迫:窘迫
c、隱身不見 見:出現
d、除為諫議大夫 除:授官
解析:結合上下文理解,光武一再要求嚴光相助,而嚴光卻認為“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由此理解,“迫”并非“處境窘迫”之意,而是“逼近”“逼迫”之意,“相”是表動作偏指一方。
答案:b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約束乎?
b.聯故人嚴子陵共臥爾。/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c.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淆有二陵焉。
d.鄭人御師必于淆。/年八十,終于家。
解析:a的“乎”是語氣助詞,“呢”;b的前一個“爾”是語氣助詞,表限止語氣,可不譯或譯為“罷了”,后一個“爾”是代詞,“這樣”;c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d的“于”是介詞,引進行為動作作處所,“在”。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原因日暮自屈語言 b、阿諛順旨要領絕
c、帝從容間光曰 d、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
解析:a項“語言”在句中是“談談”,b項“要領”的“要”是“腰”,“領”是“脖子”,“要領絕”意為“腰領分開”,即被“斬首”;d項“明日”意為“第二天”。
答案:c
4、下列各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錯誤的一項是
a、乃令以物色訪之--就派人按他的形貌特征查訪他
b、三反而后至--使者請了三次(或多次)嚴光才來
c、我竟不能下汝邪?--我畢竟不能低聲下氣地求你吧?
d、朕何如昔時?--我和從前相比,有什么變化嗎?
解析:“下”在句中慶為使動用法“使……下”,全句理解為“我終究不能讓你屈就我嗎?”
答案:c
5、都能表現嚴光狂傲不羈,淡泊名利的一項是
①及光武即位,乃變姓名,隱身不見 ②(帝)備安車玄纁,遣使聘之
③車駕幸其館,光臥不起 ④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
⑤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上 ⑥除為諫議大夫,不屈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②表示皇帝對嚴光十分敬重,④表示皇帝與嚴光的交情很深,⑤表示嚴光與皇帝交情很深,不拘禮節。
答案:b
6、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光武稱帝后,嚴光卻改名更姓,隱居湖畔,后雖然勉強來到京師,仍然是狂傲如故。
b、侯霸是嚴光的舊交,想邀請他來家中敘談,嚴光不去,只捎個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諛奉承皇帝的旨意,就會走上絕路。
c、對光武帝親自來訪,嚴光“臥不起”“眠不應”并且“以足加帝腹”表現出對皇帝權勢的藐視。
d、嚴光堅辭高官不受,始終過著歸隱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經垂釣過的地方名叫嚴陵瀨。解析:“臥不起”“眠不應”與“以足加帝腹”是兩次不同的見面時嚴光的不同表現。光武親自駕臨嚴陵住處,請他出仕相助,嚴光以“眠不應”“臥不起”來表現他對皇帝權勢的藐視,但后來光武請嚴光“論道舊故,相對累日”,二人只敘舊,又同榻共臥,嚴光“以足加帝腹”,表現他與皇帝交情很深。
答案:c
十三、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6題。
陶潛字元亮,大司馬侃之曾孫也。祖茂,武昌太守。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尚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恒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必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②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如此,時人謂之實錄。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素簡貴,不私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耶!”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③》。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④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張,弦徽⑤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琴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以宋元嘉中卒,時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中世。(《晉書•陶潛傳》)